师师丨要做一粒好种子(组诗)

师师     2022-05-20
摘要: 「首届“开甑杯”国际华文诗歌大赛」征稿作品。师师,本名师立新,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

师师.jpg


要做一粒好种子

——致敬袁隆平先生

 

要做一粒好种子

--致敬袁隆平先生

快周年了,稻花香里再无先生说丰年

我的悲伤汹涌,向土地又一次鞠躬

 

这生长和召回生命的尘土

在承接河流般抵达的泪水

大风突起,与每支稻穗幽咽于正午

世间的寒冷,用 “13时7分”做了标志

稻菽茂盛啊,延绵陈述老人的家国天下

 

先生写上田畴的论文,已存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雨水,落满怀念,走向大地

 

一生很长,有那么多分分秒秒

一生很短,转瞬把先生的呼吸和皱纹带走

可人心浩瀚,能够鲜活大爱和慈悲的人

先生,永远留驻了

 

要做一粒好种子,如先生!

 

                            

在月下,说一粒米

 

成熟的稻子,收割、晾晒,打出米

留老茬萌芽,再生稻子,再打米

 

嘉盛人在月下,说起一粒米

眼里和米粒一样,闪动月光的温柔

 

选种、育种、种植、收割,以生态模式

冷链运输、低温储藏、袋米溯源,用尽心思 

在富顺县的古佛镇和童寺镇

对米的疼爱,如同对孩子

 

人的一生亦似米的一生,应洁白与纯粹

叫“开甑”的健康米,践行着“中国粮”名讳

 

 

老汉

          

代寺镇试验田的杂交水稻,扬起了花

那条蜿蜒的田垄

却再也等不来您清瘦的身影


试验、育种、增产,您一生踏遍山水
土地和每粒稻粮

早已记住了您温暖的名字

五月,稻花带出渐长的穗,香气越加浓郁


王贵生站在晨曦的炊烟里

目光,久久看向村边的田野

“袁老汉,您真不来了?”他自语。泪,滴下来

 

 

水稻歌

 

入秋的李子村,仍有翠绿的水稻

 

正午的风,摇动再生稻基地里的禾杆

两万亩田间,每一枝稻穗都努力拔节

“长成,是最好的怀念;再生,是努力的模样”

稻禾在风里点头,像做着毕生承诺

 

风过,成片的稻子又长高了

写下“富顺,再生稻之乡”的老人

请您与云朵一起,来看看

 

 


师师,本名师立新,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作品散载《民族文学》《诗刊》《文艺报》《星星﹒散文诗》《诗潮》《散文百家》《边疆文学》《诗歌月刊》等刊物,著有诗集《边地辞》;获得过各级文学奖项若干。

分享